米乐 M6米乐《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发展报告2023》在渝发布 陆海新通道建设助力共建省区市与东盟贸易额突破1300亿美元
发布时间 : 2023-11-24 08:27:51《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发展报告2023》在渝发布 陆海新通道建设助力共建省区市与东盟贸易额突破1300亿美元
11月1日,2023陆海新通道经济发展论坛上发布了由商务部研究院编写的《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发展报告2023》。
《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发展报告2023》在渝发布 陆海新通道建设助力共建省区市与东盟贸易额突破1300亿美元
重庆日报讯 (记者 杨骏 申晓佳)11月1日,2023陆海新通道经济发展论坛上发布了由商务部研究院编写的《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发展报告2023》。其中提到,陆海新通道建设助力共建省区市与东盟贸易额从2017年的756亿美元升至2022年的1310亿美元,年均增长11.6%。
报告显示,陆海新通道拉近了中西部地区与东盟的地理距离和贸易联系,织密与东盟国际生产网络,实现“通道+经贸+产业”联动发展。截至2023年9月,陆海新通道物流网络覆盖我国18个省区市69个城市138个站点,通达全球120个国家和地区的473个港口。
在此背景下,陆海新通道共建省区市与东盟贸易有了明显提升,贸易额从2017年的756亿美元升至2022年的1310亿美元,年均增长11.6%,越南、马来西亚和泰国位列共建省区市出口目的国前三位,越南、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为共建省区市进口来源国前三位。
同时,在陆海新通道的助力下,西部地区在全国对外开放中的地位明显提升。2017—2022年,西部地区外贸总额占全国外贸总额比重由7.6%升至9.2%。特别是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西部多个省区市成为内陆贸易重要区域,广西、四川、重庆、云南等省区市与东盟的贸易额,在全国分列7、9、12、13位。
报告还提出,陆海新通道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动力源,改变了西部地区面向东盟却“西货东出”的局面,推动内陆地区从“后卫”变成“前锋”,提升西部地区在全国对外开放中的地位,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区域间发展不均衡问题。6年来,共建省区市地区生产总值合计增长3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合计增长22%。
报告也对重庆给予了肯定。其中提到,重庆作为陆海新通道的运营组织中心,找准了定位与方向,推动了陆海新通道建设取得突破性发展,打造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比如,重庆推广跨区域运输通道建设,搭建跨区域综合运营平台,全面推广铁海联运“一单制”等。
报告还对未来陆海新通道发展提出了建议。比如在重庆层面,要提升重庆在陆海新通道建设中的带领性、影响力和贡献度。同时,壮大重庆本地传统优势产业,做强现代物流、数字经济、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整车、冷链、医药等特色产业链,形成国际集采分拨中心,打造国际枢纽贸易结算中心等。
重庆日报讯 (记者 杨骏 申晓佳)11月1日,2023陆海新通道经济发展论坛上发布了由商务部研究院编写的《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发展报告2023》。其中提到,陆海新通道建设助力共建省区市与东盟贸易额从2017年的756亿美元升至2022年的1310亿美元,年均增长11.6%。
报告显示,陆海新通道拉近了中西部地区与东盟的地理距离和贸易联系,织密与东盟国际生产网络,实现“通道+经贸+产业”联动发展。截至2023年9月,陆海新通道物流网络覆盖我国18个省区市69个城市138个站点,通达全球120个国家和地区的473个港口。
在此背景下,陆海新通道共建省区市与东盟贸易有了明显提升,贸易额从2017年的756亿美元升至2022年的1310亿美元,年均增长11.6%,越南、马来西亚和泰国位列共建省区市出口目的国前三位,越南、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为共建省区市进口来源国前三位。
同时,在陆海新通道的助力下,西部地区在全国对外开放中的地位明显提升。2017—2022年,西部地区外贸总额占全国外贸总额比重由7.6%升至9.2%。特别是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西部多个省区市成为内陆贸易重要区域,广西、四川、重庆、云南等省区市与东盟的贸易额,在全国分列7、9、12、13位。
报告还提出,陆海新通道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动力源,改变了西部地区面向东盟却“西货东出”的局面,推动内陆地区从“后卫”变成“前锋”,提升西部地区在全国对外开放中的地位,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区域间发展不均衡问题。6年来,共建省区市地区生产总值合计增长3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合计增长22%。
报告也对重庆给予了肯定。其中提到,重庆作为陆海新通道的运营组织中心,找准了定位与方向,推动了陆米乐M6 米乐海新通道建设取得突破性发展,打造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比如,重庆推广跨区域运输通道建设,搭建跨区域综合运营平台,全面推广铁海联运“一单制”等。
报告还对未来陆海新通道发展提出了建议。比如在重庆层面,要提升重庆在陆海新通道建设中的带领性、影响力和贡献度。同时,壮大重庆本地传统优势产业,做强现代物流、数字经济、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整车、冷链、医药等特色产业链,形成国际集采分拨中心,打造国际枢纽贸易结算中心等。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新重庆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华龙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最佳浏览环境:分辨率1024*768以上,浏览器版本IE8以上)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西段106号10栋移动新媒体产业大厦 邮编:401121 广告招商 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