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的全球贸易使各国受益”(锐财经)
发布时间 : 2023-12-10 10:15:57米乐m6官网 mile米乐m6米乐m6官网 mile米乐m6米乐 m6中国官方网站米乐 m6中国官方网站5月24日,以“坚定信心合作共赢,共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为主题的2023年全球贸易投资促进峰会在北京举行。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贸促机构和商协会代表、驻华使节、有关国际组织和经济机构代表、中外企业代表参会。参会嘉宾纷纷表示,共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是人心所向,开放的全球贸易使各国受益。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估计,2022年国际贸易总量仅增长2.7%,明显低于2021年增速,预计2023年将进一步放缓,预估增速为1.7%。
新开发银行行长罗塞芙说,二战后,贸易、金融和信息流动的国际化推动了全球化进程。2008年以来,这一进程已经陷入危机。在地缘政治冲突、新冠疫情等影响下,全球不确定和不稳定性更加突出。
“一些国家奉行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试图通过所谓的脱钩政策‘遏制’中国,这种做法是当前全球化格局面临的主要威胁。单方面提高关税和通过《芯片和科学法案》等阻断中国半导体产业链的做法,只会扰乱全球价值链,进一步加剧全球化分裂。”罗塞芙说。
“我们不应忘记,开放的全球贸易使各国受益,数亿人摆脱了贫困。”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克劳斯·施瓦布认为,迈向全球经济脱钩的任何一步都将给全球经济发展带来额外负担。与全球贸易投资流的脱钩,将进一步拉高世界经济当前的“发热曲线”,表现为高通胀、高债务和低增长。
克劳斯·施瓦布说:“只有共同行动,创造共赢局面,才有可能实现新的经济复兴。我们各自利益不同,但我们更需要全球合作,化危为机,实现互利共赢。”
“过去五十年,中国充分展示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如何促进共同富裕。”力拓集团董事长鲍达民说,中国的开放不仅释放了一个巨大的市场,还释放了14亿多人的激情、才智和潜力。如果将这一开放进程扩大到“全球南方国家”,覆盖全球80%以上人口,这对西方世界不是损失,而是巨大机遇。
绿色能源领域是各国面向未来展开合作的典型代表。“能源转型将催生出综合能源服务、能源大数据等新业务、新业态、新模式,有力推动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预计2021—2050年全球能源领域投资达131万亿美元,为重振贸易投资创造出广阔市场空间。”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董事长辛保安说。
一些多边平台在开放合作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行长金立群介绍,2022年,亚投行提供了创纪录的24亿美元气候融资,占总融资的56%。2021年,主要的多边开发银行作为整体系统贡献了820亿美元的气候融资,其中60%以上流向了低收入和中等收入经济体。
“随着不确定性时代的到来,多边体系的表现将决定人类是否实现繁荣。”金立群说,漫长的人类文明进步清楚地表明,我们必须转向持续的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多边合作。
“中国贡献的一个关键方面,在于其持续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峰会现场,不少嘉宾高度肯定中国在开放方面的务实行动。
“近几十年来,中国已成为拉丁美洲贸易和投资领域的重要参与者,中国对该地区原材料和农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大大促进了拉丁美洲的出口,创造了重要的收入和经济机会。”玻利维亚总统阿尔塞在视频致辞中说,本次峰会有助于促进不同国家增进了解,探索新的投资和发展机会,推动建设一个更加包容的全球市场。
“健康平衡的美中经贸关系符合双方利益。”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会长克雷格·艾伦说。据介绍,2022年,美中双边货物和服务贸易额创下新纪录,美对华货物出口达到1500多亿美元的历史新高,比过去十年增长超20%,两国企业和消费者均从中获益。据美方统计,2022年美对华货物出口为美带来100万个就业机会。
克雷格·艾伦说,美国企业十分清晰地接收到信号:中国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吸引外国投资。历史表明,越是互联融通,共同繁荣的可能性就越大,期待未来继续与中国贸促会合作,通过建设性对话和接触,促进美中经贸关系健康发展。
本次峰会上,中国贸促会同与会工商界代表达成一系列共识,形成《2023年全球贸易投资促进峰会北京倡议》。中国贸促会会长任鸿斌说,中国贸促会将搭建更多平台、提供更优服务,更好助力各国工商界抢抓市场机遇、投资机遇、增长机遇,为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本报记者李 婕)
只需牵住“狗绳”,报一声想去的区域,智能电子导盲犬“小西”便会缓缓启动,为视障人士带路;打开一些地图类App,选择无障碍模式,界面就会显示出沿途无障碍公共卫生间的位置和通过无障碍电梯上天桥的提示……一大批“黑科技”命中残障人士的生活痛点,帮助他们开启无障碍生活。
实现“双碳”目标,不仅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良好生态环境是人民群众迫切需要的公共产品,也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从清华大学获悉,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二期极深地下极低辐射本底前沿物理实验设施(简称“锦屏大设施”)土建公用工程已完工,具备实验条件。首批来自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0个实验项目组进驻开展科学实验。这标志着世界最深、最大的极深地下实验室正式投入科学运行。
量子计算领域的一项纪录再次被打破:美国波士顿量子计算初创公司QuEra建造的新型量子计算机拥有迄今数量最多的逻辑量子比特——达到48个,是此前逻辑量子比特数量的10倍多。
6日,全球首座电热熔盐储能注汽试验站在位于辽宁盘锦的辽河油田竣工投产。这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发的电热熔盐新型储能注汽技术实现“从0到1”的突破。
研究者、监管者、医生、患者,还有医学期刊,都将密切关注这些试验以及这些疗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华能山东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以下简称“示范工程”)6日完成168小时持续运行考核,成功投入商业运行,
日前,相关领域全国政协委员围绕“加快建立新能源产业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这一主题,积极建言献策,助力新能源产业资源回收利用可持续发展。新能源产业链涵盖原料生产、装备制造、电站开发运营、回收利用等各环节,“由谁来承担回收责任”,是大家普遍关心关注的线
科技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是应对许多全球性挑战的有力武器。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不断深化政产学研合作,加快形成推进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不断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经核算和评价认证,杭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共排放温室气体88.29万吨,使用绿电减排温室气体2.20万吨,接受社会捐赠碳抵消指标109.99万吨,在亚运会、亚残运会历史上首次实现碳中和。
记者5日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深入推进新型无线、新型网络等关键技术研发,推动行业加快补齐高端器件、基础软件等短板,加快推进6G技术研发与创新。
湖北省荆门市屈家岭遗址考古工作近期取得了重要收获。其中,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组建的考古队,会同航测、年代学、环境考古的专家,经过系统勘探和多地点解剖,新发现熊家岭、郑畈等多组史前水利系统。
日前,在海南陵水的深蓝海面上,重达1300吨的海底数据中心核心装备——海底数据舱,在大型海上吊装船的投放作业下,徐徐下沉。
在产品质量、产品种类、产业规模、综合效益上实现新突破,才能不断提升“以竹代塑”产品市场占有率曲竹自行车、竹制足球、竹餐具、竹电子秤……在今年的服贸会上,国际竹藤组织展厅中的各种竹藤制品吸引了不少参观者的目光。
德国和荷兰科学家借助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首次在一颗婴儿恒星周围的行星形成气体和尘埃盘内探测到水以及形成地球等天体所需的其他分子。科学家此前认为,这种极端环境不适合岩石行星形成,但最新发现表明,类地行星或许能在更广泛的宇宙环境中形成。
人们通常认为,疾病是由异物(细菌或病毒)入侵人体引起的,但影响人类的数百种疾病,其实是由细胞蛋白质生成错误引起的。
中国散裂中子源,为洞察微观世界、探究物质材料微观结构提供了新的“超级显微镜”,让中国科研人员的笑容更加自信。
世界土壤日定于每年12月5日,旨在纪念世界著名土壤学家V.V. Dokuchaev的诞辰